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应及予执行完毕时止/刘宾

时间:2024-06-01 02:48:4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2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应及予执行完毕时止
──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9条质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意见(下简称若干意见)第109条规定, “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在诉讼过程中,需要解除促使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及时作出裁定,解除保全措施。”在审判实践中,由于法院内部之间与当事人之间因对该规定理解不同,造成很多纠纷。笔者认为这条规定有违反民事诉讼法规定之嫌,且造成人民法院操作上的混乱和困难。
质疑一,根据民诉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和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的目的,是“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换句话说,是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生效判决能够执行。一般情况下,案件的最终执行都是在执行程序才得以解决,当然不排除一小部分当事人在诉讼中就和解,撤销诉讼或当庭兑现,但众多案件要经过执行程序,最终执行完毕。但若干意见规定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这里执行时止“是指”执行程序开始时止,还是“已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止”甚至是“执行完毕时止”。单从字面上应该理解成执行程序开始时止,也就是说启动执行程序时财产保全裁定效力自然终止,失效了,这就会出现为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必须在启动执行程序的同时,重新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措施,因为原来财产保全措施已经自然不发生法律效力。这样操作的后果一是增加人民法院工作量,重复劳动;二是很可能造成由于工作衔接不上而损害权利人合法权益。因为现在审判改革是立、审、执分离,申请人到立案庭申请立案执行,一旦立案庭立案就启动执行程序,而真正进行执行的是执行庭(局),这中间很难避免出现空档情况,如被执行人利用这个空档转移原被保全的财产,必然造成申请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失,人民法院工作被动;三是执行过程中,即使变卖、拍卖、以资抵偿方式执行,不可能一执行就可以按上述方式进行,必须按法律规定,先发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不按执行通知自觉履行,才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在强制执行至启动执行程序之间,时间为确保权利人合法权益,执行人员只好先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提存等与财产保全内容一样的执行措施,然后等到强制执行时才进行评估后进行变卖、拍卖或以资抵偿,这样增大诉讼成本。
质疑二,民事诉讼法规定财产保全包括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中财产保全,其立法目的是一样的,却是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二者的区别:一个是诉前采取,一个是在诉讼中采取;一个必须提供担保,一个可以不提供担保,但《若干意见》第109 条规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这里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还是指诉讼中已经形成财产保全裁定,包括诉前财产保全裁定和诉讼中财产保全裁定。
质疑三,《若干意见》第109条规定的是“一般”,何为“一般”, 何为“特殊”,区别是什么,是否是表示由法官来定,“一般”和“特殊”,法官认为是特殊财产保全裁定效力可以延续?法官认为是“一般”财产保全裁定效力止于执行时?同样是人民法院的裁定,甚至是同一法院作出的裁定,有的财产保全裁定在执行过程中仍有效,有的就失效,这不乱套了吗?
笔者认为,《若干意见》第109 条应当改为“诉讼中的形成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完毕时止,诉讼过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及时作出裁定,解除保全措施”,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财产保全的立法宗旨,其理由有这样几点:
一、财产保全最终目的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能够执行,自然财产保全裁定效力应当及于执行过程中至执行完毕时止。
二、财产保全裁定根本不会影响强制执行措施采取,在强制执行过程中需要除财产保全措施,才解除财产保全措施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财产保全与执行措施之间没有空档,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和生效法律文书的顺利执行。
三、减少人民法院诉讼成本,财产保全裁定效力止于执行完毕,执行人员不必在执行中重复采取与财产保全内容一样的执行裁定,否则,不仅增大诉讼成本,还会造成同一法院内部法律文书冲突.同时也减少协助部门的工作量。


纳溪法院 刘 宾 兰平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通知

建设部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1]221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各有关协会: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10-2001,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3.1.4、3.3.4、3.3.9、4.1.6、5.2.17、5.3.3、5.3.4、5.4.3、5.4.4、5.4.6、5.5.5、5.6.3、6.1.8、6.2.4、6.2.7、6.3.7、6.3.8、8.2.4、8.2.5、8.3.4、9.1.10、9.2.5、9.2.11、9.3.5、9.3.6、9.4.5、9.4.6、12.5.6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0-83、《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中第十章、第十一章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捐赠善款者可参加春节国宴的示范意义

杨涛


从即日起,全国民众有机会通过门票认购方式,明年2月1日(农历小年)在人民大会堂国宴大厅参加春节国宴。中国扶贫基金会宣布,将首次举办慈善晚宴,最高价的门票捐赠数为每位38000元。当天还将有相关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晚宴。据了解,捐赠者参加晚宴前先须通过资格特别审查。(《新京报》12月28日)
以往,参加春节国宴,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共进晚宴,都是官方内定的社会各界名流,普通人望尘莫及。如今,这种待遇终于披着慈善面纱“飞入寻常百姓家”,任何人只要愿为慈善献上一份爱心,花上1800到38000元,就可以参加这场题为“扶贫之春———首届中国消除贫困奖春节联谊会”的慈善晚宴,届时,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将莅临盛会并作新春致词。参会者可亲身享受“总统”级别菜式、程序和礼仪的待遇。
  慈善是什么,它是爱的友善,是一种宽容,是对困境中的人们在食物、金钱等方面的帮助。慈善就是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信心,给人力量。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讲,慈善事业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很重要的公益事业,也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说,慈善是需要政府大力提倡,人人应当参与的人类一项善业。事实上,我们党中央也早就把“慈善”写进了红头文件,写入了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里面去,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因而,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莅临慈善晚会,与慈善捐赠者一起共进晚宴,是以实际行动支持慈善事业的表现,这是捐赠善款者可参加春节国宴的第一个示范意义 。
  其二,这一活动也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民形象,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士认可。以往,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道参加春节国宴是社会的贤达人士、各界名流,但是现在,只要普通人献上了自己的爱心,在慈善事业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能享受如此待遇,得到领导人的认可。
   最后,举办这么一个慈善晚宴,实际上也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丰富了慈善捐赠的形式。进行慈善捐赠,需要捐赠人有爱心,有一种高尚的情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慈善捐赠的动机有多种多样,为名显名是许多人的想法,也是无可厚非。只要捐赠人为慈善事业作出了贡献,让其适当扬名出名,也是可行的,而慈善晚宴恰恰为这些慈善捐赠人的心愿提供了这么一个良好的载体,给捐赠人带来光荣和荣耀。同时,它为我们慈善资金的募集在义卖、义演等形式外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和途径,能让我们更多地募集慈善资金,也有利于拓宽我们今后募集慈善资金的的思路。
   同一切慈善资金的募集活动一样,笔者最担心的还是这些募集上来的慈善资金是否有正规的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有无外部的监督与制约机制,那些资金能否真正到需要救助的人们手中,不要让人们的爱心白白流失!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个人博客:浩瀚法网 (http://tao1991.fyfz.cn) 欢迎光临、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