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通化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28 14:00:0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4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通化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通化市人民政府


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通化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通市政发【 2012 】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驻通国省属企事业单位:

  《通化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9月12日市政府2012年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通化市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9日


  

                通化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根据《住建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

  本办法所称的名木,是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第四条 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

  凡树龄在300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古树名木;其余为二级古树名木。

  第五条 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化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并建立档案,设立标志。

  一级古树名木由省人民政府确认,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二级古树名木由市人民政府确认。

  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市古树名木,按实际情况分株制定养护、管理方案,落实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并进行检查指导。

  第七条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实行专业养护部门保护管理和单位、个人保护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生长在城市园林绿化专业管理部门管理的绿地、公园等地方的古树名木,由城市园林绿化专业管理部门保护管理。

  生长在铁路、公路、河道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铁路、公路、河道管理部门保护管理。

  生长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古树名木,由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保护管理。

  散生在各单位管界内及个人庭院中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单位和个人保护管理。

  变更古树名木养护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养护责任转移手续。

  第八条 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古树名木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积极组织开展对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普及保护知识,提高保护和管理水平。

  第九条 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费用由古树名木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承担。

  抢救、复壮古树名木的费用,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可适当给予补贴。

  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从城市维护管理经费、城市园林绿化专项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

  第十条 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应按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方案实施保护管理。

  古树名木受到损害或长势衰弱,保护单位或个人应当立即报告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复壮。

  对已死亡的古树名木,应当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予以注销登记后,方可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应及时上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未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不得买卖、转让。捐献给国家的,应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砍伐和擅自移植古树名木。因特殊需要,确需移植二级古树名木的,应当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移植一级古树名木的,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移植所需费用,由移植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 严禁下列损害城市古树名木的行为:

  (一)在树上刻划、张贴或悬挂物品;

  (二)借树木作为支撑物或固定物;

  (三)攀树、折枝、挖根摘采果实种子或者剥损树枝、树干、树皮;

  (四)距树冠垂直投影5米的范围内堆放物料、挖坑取土、兴建临时设施建筑、倾倒有害污水、污物垃圾,动用明火或者排放烟气;

  (五)擅自移植、砍伐,转让买卖。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采取避让和保护措施。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有关手续时,要征得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生产、生活设施等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危害古树名木生长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在限期内采取措施,清除危害。

  第十六条 不按照规定的保护管理方案实施保护管理,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或者古树名木己受损害或者衰弱,其保护管理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未报告,并未采取补救措施导致古树名木死亡的,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七条 破坏古树名木及其标志与保护设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因保护、整治措施不力,或者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古树名木损伤或者死亡的,由上级主管部门对该管理部门主管领导给予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通化医药高新区管委会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城乡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禁止与境外炒汇公司签定合作协议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关于禁止与境外炒汇公司签定合作协议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投资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厦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全国非银行金融机构:
据悉,目前活跃在国内的境外非法炒汇公司,意欲与国内金融机构“合作”,代办客户外汇买卖,利用国内金融机构的信誉和合法地位,使其非法的地下炒汇活动公开化、合法化。他们的通常做法是:利用客户缺乏外汇市场风险知识和图暴利的思想,以虚盘买卖吸引追求高风险、高利
润的客户,从事外汇投机性交易。并拟采取分予国内金融机构相当的股份、利润、提供客源、设施等优惠条件,有计划地控制交易全程及结算,运用其经纪人的技巧,在代客和自营外汇买卖中赚取利润。
为防止国内金融机构声誉受到损害,防止外汇流失,维护国内金融机构正常的经营秩序,我局要求国内各金融机构一律不得与境外炒汇公司签定有关的合作协议,如已签约,须立即解除并中止一切有关的接触。请各银行总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公司对所辖分支机构进行一次检查,如
发现上述情况,要及时果断处理。
特此通知。



1994年7月7日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2008-2010年)和2008年度计划的通知

山西省朔州市人民政府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2008-2010年)和2008年度计划的通知

朔政发〔2007〕1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朔州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2008-2010年)》已完成,现予印发。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朔州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2008—2010年)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规划背景和目的: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的住房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解决朔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明确住房开发建设量、建设标准,发挥规划的权威性、约束性和调控性,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本规划以《朔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朔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7—2010年朔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0年朔州市廉租住房建设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朔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现状及政府保障能力,编制本规划。

 第三条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朔州市市区(包括朔城区)、平鲁区、四县(山阴县、怀仁县、应县、右玉县)的范围。

  第四条 规划期限:本项目的规划期限与朔州市住房建设规划、朔州市“十一五”规划基本保持一致,为2008年度—2010年度。

  第五条 规划原则:

(一)政策导向原则。以国家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为导向,结合朔州市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规划目标和实施策略。

(二)和谐公平原则。促进城市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初步解决城市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基础上,兼顾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实现城市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三)综合效益原则。规划注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六条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附表和图件、规划说明三部分。文本和附表、图件共同使用,不可分割具有同等效力。

 第七条 本规划为朔州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农民工公寓等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二章 城市低收入家庭现状与住房需求



第八条 城市最低收入家庭现状分析。全市享受城市低保的家庭户数为20506户,人数为55450人,其中:市区享受城市低保的家庭户数为6836户,人数为22911人;四县享受城市低保的家庭户数为13670户,人数为32539人。经调查摸底,全市符合廉租住房保障家庭户数11522户,其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以下(含)户数为4429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13㎡以下户数为7093户。

  第九条 规划期内廉租住房保障户数及资金需求。规划期内廉租住房保障户数为11522户,需资金27081.50万元。其中:实物配租3456户,需新建廉租住房17.28万平方米,资金25920万元;租赁补贴8066户,需资金1161.50万元。

  其依据为: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全市符合廉租住房保障家庭户数11522户,按要求实物配租保障的比例不应低于30%计算,实物配租保障户数至少为3456户,每户50㎡,需新建住房17.28万平方米,每平方米按1500元计算,需资金25920万元。租赁补贴8066户,每户按每月40元计算,每年需资金387.17万元,三年需资金1161.50万元。

(一)市区规划期内廉租住房保障户数为3291户,需资金7741.77万元。其中:实物配租987户,需新建廉租住房4.94万平方米,资金7410万元;租赁补贴2304户,需资金331.77万元。

(二)平鲁区规划期内廉租住房保障户数为541户,需资金1269.58万元。其中:实物配租162户,需新建廉租住房0.81万平方米,资金1215万元;租赁补贴379户,需资金54.58万元。

(三)山阴县规划期内廉租住房保障户数为1073户,需资金2523.14万元。其中:实物配租322户,需新建廉租住房1.61万平方米,资金2415万元;租赁补贴751户,需资金108.14万元。

(四)怀仁县规划期内廉租住房保障户数为2757户,需资金6480.42万元。其中:实物配租827户,需新建廉租住房4.14万平方米,资金6202.5万元;租赁补贴1930户,需资金277.92万元。

(五)应县规划期内廉租住房保障户数为2430户,需资金5719.94万元。其中:实物配租729户,需新建廉租住房3.65万平方米,资金5475万元;租赁补贴1701户,需资金244.94万元。

(六)右玉县规划期内廉租住房保障户数为1430户,需资金3361.64万元。其中:实物配租429户,需新建廉租住房2.15万平方米,资金3217.5万元;租赁补贴1001户,需资金144.14万元。

  第十条 规划期内经济适用住房需求。全市2007年城镇人口为650460人,约216820户,低收入家庭按20%计算,为43364户,减去城市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11522户,有31842户城市低收入家庭,按30%为无房户计算,无房户为9552户。规划期内予以全部解决,共需63万平方米,平均每年需21万平方米。

(一)市区城镇人口为215397人,每年需7.3万平方米,三年共需21.9万平方米;

(二)平鲁区城镇人口为79622人,每年需3.14万平方米,三年共需9.42万平方米;

(三)山阴县城镇人口为92231人,每年需3.34万平方米,三年共需10.03万平方米;

(四)怀仁县城镇人口为146616人,每年需4.63万平方米,三年共需13.90万平方米;

(五)应县城镇人口为68337人,每年需1.4万平方米,三年共需4.2万平方米;

(六)右玉县城镇人口为48217人,每年需1.18万平方米,三年共需3.55万平方米。



第三章 建设发展目标



第十一条 建设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全市四县两区要全部建立以租赁补贴为主、以实物配租为辅、以租金核减为补充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2008年底前,尽可能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 (含)以下、申请廉租住房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规划期内对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第四章 住房供应和租赁住房补贴



第十二条 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一)建设总量。共建80.28万平方米,13008套。其中:廉租住房建设17.28万平方米,3456套;经济适用住房63万平方米,9552套。

(二)建设区域。为城市低收入人群分布区域。在建设项目位置不能覆盖的区域由政府出资收购现有存量住房,以切实满足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三)建设模式。

  推行廉租住房建设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相结合为主、与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相结合为辅的模式。

  一是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和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项目,均按10%的比例拿出相应面积的住房作为廉租住房。

  二是鼓励能够通过划拨方式提供建设用地的工矿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廉租住房建设。与廉租住房用地相连的其余土地,可以优先安排企业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

(四)建设标准。

1.廉租住房建设标准。坚持“户型合理、方便群众”的原则,统一按二室一厅一厨一卫或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标准建设,以建多层建筑、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户型为主,以建小高层建筑、二室一厅一厨一卫户型为辅。单套户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户型设计要力求科学、方便合理。建筑标准室内为水泥地面,内墙面为普通涂料,安装木制门,普通铝合金窗(或塑钢窗),普通卫生洁具,水、电、暖要单独开户,分户计量。

2.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标准。统一按二室一厅一厨一卫标准建设,以建多层建筑为主,单套户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建筑标准室内为水泥地面,内墙面刮白,普通铝合金窗(或塑钢窗),进户门安装木制门,水、电、暖要单独开户,分户计量。

(五)年度建设目标:

2008年,建设总量3984套,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廉租住房800套,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3184套,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分别为:市区廉租住房700套,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940套,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平鲁区及四县廉租住房100套,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2244套,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

2009年,建设总量4384套,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其中:廉租住房1200套,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3184套,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分别为:市区廉租住房288套,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168套,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平鲁区及四县廉租住房912套,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2016套,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

2010年,建设总量4640套,建筑面积28.28万平方米。其中:廉租住房1456套,建筑面积7.2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3184套,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分别为:市区经济适用住房1213套,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平鲁区及四县廉租住房1456套,建筑面积7.2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971套,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第十三条 规划期内租赁住房补贴总量。规划期内发放租赁住房补贴户数为8066户,资金需求1161.50万元。其中:财政预算696.9万元,土地出让净收益464.6万元。

 第十四条 租赁住房标准。廉租住房租金标准:按现行公有住房平均租金标准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0.6元的50%收取,即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0.3元;租赁住房补贴标准:每户每月发放租赁住房补贴40元;租金核减标准:按现行公有住房平均租金标准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0.6元的50%核减,即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核减0.3元。



第五章土地供应和资金安排

第十五条 规划期内,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66.92公顷。其中:廉租住房建设用地14.42公顷,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52.5公顷。

 第十六条 规划期内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布局。

(一)廉租住房:共需14.42公顷,其中:市区为4.12公顷,平鲁区为0.68公顷,山阴县为1.34公顷,怀仁县为3.45公顷,应县为3.04公顷,右玉县为1.79公顷。

(二)经济适用住房:共需52.5公顷,其中:市区为18.25公顷,平鲁区为7.85公顷,山阴县为8.36公顷,怀仁县为11.58公顷,应县为3.5公顷,右玉县为2.96公顷。

  第十七条 规划期内年度建设用地分解:

  2008年,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20.83公顷。其中:廉租住房建设用地3.33公顷,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17.5公顷。

  2009年,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22.5公顷。其中:廉租住房建设用地5公顷,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17.5公顷。

  2010年,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23.59公顷。其中:廉租住房建设用地6.07公顷,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17.52公顷。

第十八条 建设廉租住房资金需求及筹措方式。规划期内建设廉租住房17.28万平方米,资金需25920万元。其中,财政预算15552万元,土地出让净收益10368万元。

第十九条 分年度建设廉租住房资金需求及筹措方式。

(一)2008年建设廉租住房4万平方米,资金需6000万元。其中:市区建设廉租住房3.5万平方米,资金需5250万元。财政预算3600万元,土地出让净收益2400万元。

(二)2009年建设廉租住房6万平方米,资金需9000万元。其中:市区建设廉租住房1.44万平方米,资金需2160万元。财政预算5400万元,土地出让净收益3600万元。

(三)2010年建设廉租住房7.28万平方米,资金需10920万元。财政预算6552万元,土地出让净收益4368万元。



第六章其他住房建设

第二十条 城市棚户区改造目标及措施,改造面积71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数4591户,新建住宅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3550套,使13200人受惠。凡城市拆迁居民棚户区改造项目,其拆迁居民中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保障对象,以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用房或异地安置用房实行实物配租保障。实物配租房屋购建费用,由政府按核定的成本价格,从廉租住房建设资金专户中拨付。

  第二十一条 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要力戒大拆大建。要以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宗旨,遵循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

第二十二条 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用工单位要向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城中村改造时,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有条件的地方,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农民工出租。



第七章规划实施的相关措施



第二十三条 严格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廉租住房制度是市、县、区政府为解决住房困难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的需求,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租金核减为补充的住房保障制度。

(一)廉租住房申请条件,保障标准,申请、审批程序、退出机制,按照《朔州市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二)加强实物配租管理。对孤、老、病、残等短期内脱困无望和其他急需救助的家庭,主要以实物配租方式予以保障。其申请条件,保障标准,申请、审批、摇号程序、退出机制,由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共同制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适时调整。

(三)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优先保障。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项目范围内,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被拆迁人,可利用回迁安置用房或异地安置用房优先实施实物配租保障,其申请条件,保障标准,申请、审批程序,按《朔州市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政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时应实行招投标选择开发企业和承建企业,鼓励经济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社会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参与。按照《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控制销售价格,严格控制户型比例、严格审查销售对象,确保政府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建设、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房管、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要从经济适用住房的立项、征地、规划设计、招投标、税费减免、施工管理、竣工综合验收和销售等方面加强全过程的联合监管,坚决制止违规购买、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确保住宅建造质量。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单位对其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向买受人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承担保修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有关住房质量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第八章规划实施机制



第二十六条 落实规划实施的责任。建立住房建设规划实施的分级负责制,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强化并分解本单位落实规划的具体责任,不断提高规划的实施效率。

  第二十七条 发挥年度计划的调控作用。年度住房建设计划提出的年度住房建设目标和住房用地供应指标,应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作为规划许可和土地出让的具体依据,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

  第二十八条 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控机制,完善住房建设发展规划公共参与机制,加强规划效能监察。对落实规划不力及违反规划的行为,将予以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九章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划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 第三十条 本规划由朔州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 第三十一条 本规划由朔州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 第三十二条 各县、区政府,要在2008年1月底前完成本县、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2008—2010年)和2008年度计划,并按期公布,上报省建设厅备案。
朔州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2008年度计划



一、年度计划的目标

(一)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家庭年收入2万元以下(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含)。

(二)年度计划目标

1.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及户数。2008年底前,尽可能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含)以下、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4429户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其中:市区1897户,平鲁区385户,山阴县287户,怀仁县1163户,应县408户,右玉县289户。

2.经济适用住房保障范围及户数。2008年,解决家庭年收入2万元以下(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含)的3184户城市低收入家庭无房户。其中:市区940户,平鲁区476户,山阴县606户,怀仁县703户,应县280户,右玉县179户。



二、年度住房供应和租赁住房补贴

(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量。2008年,共建住房3984套,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市区廉租住房700套,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940套,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平鲁区及四县廉租住房100套,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2244套,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

(二)建设区域。市区拟选址豪德广场西和市二中西或大运路西。县区自行规划。

(三)建设标准。

  1.廉租住房建设标准。建多层建筑、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户型为主。单套户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建筑标准室内为水泥地面,内墙面为普通涂料,安装木制门,普通铝合金窗(或塑钢窗),普通卫生洁具,水、电、暖要单独开户,分户计量。

  2.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标准。统一按二室一厅一厨一卫标准建设,以建多层建筑为主,单套户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建筑标准室内为水泥地面,内墙面刮白,普通铝合金窗(或塑钢窗),进户门安装木制门,水、电、暖要单独开户,分户计量。

(四)具体建设项目。

1.朔城区馨园小区。建设廉租住房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4.2万平方米。

2.朔州市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建设廉租住房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2万平方米。

县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自定。

(五)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数和资金量。2008年,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数为3629户,补贴资金174.19万元。其中:市区发放租赁补贴户数1197户,57.56万元;平鲁区365户,17.52万元;山阴县267户,12.82万元;怀仁县1143户,54.86万元;应县388户,18.62万元;右玉县269户,12.91万元。



三、年度土地供应与资金安排

(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土地供应量。2008年,共需土地20.83公顷。其中:廉租住房建设用地需2.92公顷,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需17.5公顷。

1.市区需土地8.08公顷。其中:廉租住房建设用地需2.92公顷,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需5.16公顷。

2.平鲁区及四县土地12.75公顷。其中:廉租住房建设用地需0.42公顷,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需12.33公顷。

(二)供应区域。市区拟选址豪德广场西和市二中西或大运路西。县区自行规划。

(三)廉租住房所需资金量。廉租住房共需资金6174.19万元。其中:新建廉租住房需6000万元,发放补贴174.19万元。

1.市区需资金5307.56万元。其中:新建廉租住房需5250万元,发放补贴需57.56万元。

2.平鲁区及四县需资金866.63万元。其中:新建廉租住房需750万元,发放补贴116.63万元。



四、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安排

(一)城市棚户区改造目标及措施,改造面积71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数4591户,新建住宅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3550套,使13200人受惠。凡城市拆居民棚户区改造项目,其拆迁居民中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保障对象,以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用房或异地安置用房实行实物配租保障。实物配租房屋购建费用,由政府按核定的成本价格,从廉租住房建设资金专户中拨付。

(二)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要力戒大拆大建。要以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宗旨,遵循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

(三)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用工单位要向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城中村改造时,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有条件的地方,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农民工出租。



五、措施与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政府把2008年度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执行年度计划,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对计划落实,实行分级负责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人,明确进度,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三)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实行月报制度,每季定期深入各计划执行部门检查落实情况,对各县区进度情况定期进行通报,确保计划落到实处。



附录:

名词解释

  1.廉租住房:是政府向具有市区、县城镇常驻户口的城市低收入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普通住房。

  2.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镇范围内,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家庭。

  3.货币补贴: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由其自行承租住房。

  4.实物配租: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并按照规定标准收取租金。

  5.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