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关于整顿“以工代干”问题的通知

时间:2024-06-24 02:45:1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7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关于整顿“以工代干”问题的通知

中共中央组织部 劳动人事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关于整顿“以工代干”问题的通知
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



中央原则同意解决“以工代干”问题,对确有文化、技术、够条件的“以工代干”人员,可以转为干部。这对于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促进四化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
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缺乏正常的吸收录用干部制度,厂矿企业因干部不足,选调了一批工人从事干部岗位的工作,未办提干手续,从而出现了“以工代干”。后来,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缺乏干部,也陆续采用了“以工代干”人员。“文化大革命”中,干部管理混乱,“以工
代干”人员越来越多。“以工代干”人员大部分年富力强,有的已担任领导职务,有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成了生产管理和党政工作的骨干;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符合干部条件,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大批“以工代干”人员的出现,给干部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问题。同时,他们长期“工不工
”、“干不干”,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四化建设。
近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对解决“以工代干”问题作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有的还进行了整顿试点,为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目前,各地区、各部门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企业整顿工作,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妥善解决好“以工代干”问题。
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文化大革命”前脱产当干部使用,现仍在干部工作岗位上的;经县以上党委或政府正式任命担任领导职务的;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各种业务技术职称暂行规定,取得业务技术职称的“以工代干”人员,经有关部门考核审定,确实符合干部条件的,承认为干部,补办干部手续。
二、一九七九年底以前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全民所有制企业里的“以工代干”人员,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转为干部。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能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办事。
2.工作积极,熟悉业务,胜任本职工作。
3.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4.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
5.具有高中或相当高中文化程度。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矿山、建筑、农场、盐业、森林采伐、野外作业等工作条件艰苦的基层单位,文化程度可适当放宽。
三、属于转干范围的“以工代干”人员,经本单位群众评议和组织、人事部门考核,确实具备转干条件的,填写《转干审批表》,并经县级或县级以上人事部门审查后,报行署(市)或行署以上人事部门批准,办理转干手续。在有业务技术职称岗位上的“以工代干”人员,需根据国家
有关规定,经过专业、技术考试,取得业务技术职称后,转为干部。实行主管部门和地方双重领导,以主管部门为主的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国务院各部门直属单位的“以工代干”人员的转干,由所在单位审查,报上级主管部门(相当行署、市级以上机关)批准。
四、从工人中民主选举出来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享受干部待遇,不算“以工代干”,不办理转干手续,落选后回生产岗位当工人。在既可由干部担任,又可由工人担任的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不算作“以工代干”,不办理转干手续。
五、“文化大革命”中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以及反对党的路线的、在经济上犯有严重错误的人,一律不能转干。
六、不能转干的“以工代干”人员,原则上回原岗位;不能回原岗位的,可改做其他适当工作。年老体弱,符合退休、退职条件的,可以退休、退职。其中“文化大革命”前“以工代干”的人员,可按干部退休、退职的有关规定办理。
七、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召开的全国人事局长会议曾明确,今后一律不再搞“以工代干”,这个原则必须坚持。一九八○年一月以后的“以工代干”人员,不列入这次转干范围。其中优秀的、工作确实需要、本单位编制允许的,可按照劳动人事部《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办理。


八、本通知下达之前,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办理“以工代干”人员转干的,凡符合本通知规定的,予以承认;不符合本通知规定的,要纠正过来。
九、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各部门,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机构改革和企业整顿,确定整顿“以工代干”人员的工作步骤和方法。要先行试点,取得经验,逐步铺开,不要一哄而起,不要搞一刀切。要争取用一年时间完成这项任务。
十、整顿“以工代干”人员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掌握好转干条件,严格审批手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不
能转干的人,更要把工作做深做细。要防止和排除派性干扰,反对不正之风。对徇私舞弊的,要严肃批评,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当手段转干的,一律无效。



1983年2月12日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立即停止集贸市场税收分成的紧急通知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等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立即停止集贸市场税收分成的紧急通知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分金库、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1995年2月1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财预字(1995)65号《关于取消集贸市场税收分成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从1995年1月1日起,取消城乡集贸市场税收分成,所征税款全部交入国库。…如有的地区今年仍按原规定分成的,要全部按原退库科目补缴入
库。”据了解,目前部分地区至今尚未转发部、局文件;有的虽已转发,但并未落实,仍在继续提取集贸税收分成。这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必须立即纠正。为此,特作如下紧急通知:
一、各级国税、地税部门要坚决贯彻和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预字〔1995〕65号文件通知,一律不许再提取集贸税收分成。各级国库也不得再办理集贸税收分成退库。
二、今年已提取退库的集贸税收分成,要立即用原退库科目补交中央金库和地方金库。国税和地税分别提取使用的,由国税、地税分别补交;国税提取后分给地税使用的部分,由地税返给国税后补交。拒不补交者,要从核定的税务部门的经费中如数扣回。有的地方税务部门擅自设立税
收过渡户,要立即取消。从过渡户中提留的集贸税收分成,要立即补交入库。拒不执行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三、各地国税、地税部门和分金库,要逐级统计今年以来各月税务部门已提取的集贸税收分成的数字和补交入库的数字(按退库的税种和科目统计)。1至4月的数字,请在6月底以前上报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央总金库。以后月份发生的有关数字,要逐月上报。
四、集贸税收分成取消后,国税系统的经费已经落实。对地税部门经费尚未落实的地区,各地财政部门要抓紧解决,妥善做出安排,以保证税收征管所需经费的开支。
五、对今后不按规定而继续提取集贸税收分成的,要以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报请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六、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组织力量,深入基层税务部门和国库,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并于6月30日前将当地有关部门落实本通知的情况报告财政部。



1995年5月25日

转发省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省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的通知

穗府办〔2009〕20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省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的通知》(粤府办明电〔2009〕102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认真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妥善合理安排好节假日期间值班、安全、保卫等工作,确保全市人民群众度过平安祥和的节日假期。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四月二日

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的通知

粤府办明电〔2009〕10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直驻粤各单位: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9〕6号)转发给你们,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国办发明电〔2009〕6号文关于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要求,不再进行调休。此前凡已与旅行社、酒店等单位签订协议的,个人有意愿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在“五一”期间休长假的,按照《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有关规定,各单位可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和职工本人意愿,灵活安排。当前,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服务和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地做好“五一”假期各有关工作的衔接,确保满足人民群众休闲休假需求。各地、各单位要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妥善处理好节日期间值班、安全、保卫等工作,确保全省人民群众度过平安祥和的节日假期。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0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最近,社会上出现了关于恢复“五一”长假的议论,个别地方也在考虑出台相关调整措施。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这一办法是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将部分传统节日增列为法定节假日,丰富了我国法定节假日的文化内涵,增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休假福利。新办法实施一年多来,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满足人民群众休假休闲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

  二、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09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该通知已对2009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作出了具体安排,各地要认真执行,不得擅自调休、自行安排。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单位可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和职工本人意愿,灵活安排。

  三、清明节和“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各地区、各有关方面要及早合理安排节假日休闲旅游、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等活动,妥善安排好节日期间值班、安全、保卫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平安祥和度过节日假期。

国务院办公厅
二○○九年三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