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

时间:2024-07-07 14:58:5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7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

银发[2003]25号

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为了规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制度》(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做好程序开发、信息收集、数据报送等各项统计工作。

请各行于2003年3月20日前补报2002年全年度累计数据,如有问题,请及时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联系。

请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及时将此文转发至辖区内城市商业银行。

联系人:才宏远、赵铮

联系电话:66194350、66194429

传真电话:66012733



中国人民银行

二00三年一月三十日



附件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制度

一、为及时、准确地了解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状况,规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依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5号),制定本统计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开展中间业务的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称“各商业银行”)。

三、本统计制度中的指标数据从各商业银行会计科目、账户以及台账信息中取得。

四、各商业银行要按本制度的要求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本币及外币中间业务统计数据。有关统计指标名称、指标编码及指标释义见附表1。填报的指标除“托管资产数量”、“托管资产额”及其子项指标为季末余额数据外,其他各收入、金额、发卡量、笔数指标均为季末的本年累计数据。

五、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报送全行及分省的汇总数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各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各分行、城市商业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省府)城市中心支行报送其统计数据,数据应与向其总行报送的数据一致。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报送其辖区内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

六、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数据按季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于季后20个工作日内将数据报送人民银行统计司。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各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各分行以及各城市商业银行报送数据的时间由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决定。

七、各商业银行应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将报送的统计数据加工成标准接口格式的电子文件,以计算机通讯方式,将电子文件独立发送至人民银行统计部门,通讯文件命名规则、文件结构及通讯方式与“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一致。通讯文件报送频度为“季1”(频度编码为2),文件名命名规则为将第一位I、j改为zj,其他位保持不变。

八、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按季编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表》(附表2)及其他报表,并向有关部门提供。

九、本统计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负责解释。

十、本统计制度自2003年1月起正式施行。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89号)要求报送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基本情况统计表》停报。

附表:

1—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指标名称及编码

1—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指标释义

2—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统计表(本外币)

2—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业务量统计表(本外币)

2—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统计表(人民币)

2—4.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业务量统计表(人民币)

2—5.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统计表(外币)

2—6.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业务量统计表(外币)



附表1—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指标名称及编码

统计指标名称
指标编码

(人民币)
指标编码

(外汇)
备注

一、国内支付结算业务
151100000
181100000
*

(一)单位结算业务
151110000
181110000
*

单位结算金额
151111000
181111000


单位结算收入
151112000
181112000


(二)个人结算业务
151120000
181120000
*

个人结算金额
151121000
181121000


个人结算收入
151122000
181122000


(三)代理同业清算业务
151130000
181130000
*

代理同业资金清算金额
151131000
181131000


其中:代理外资银行资金清算金额
151131100
181131100


代理同业清算收入
151132000
181132000


(四)结售汇业务
151140000
181140000
*

结售汇金额
151141000
181141000


结售汇收入
151142000
181142000


二、国际支付结算业务
151200000
181200000
*

进口贸易结算金额
151210000
181210000


出口贸易结算金额
151220000
181220000


非贸易结算金额
151230000
181230000


国际结算收入
151240000
181240000


三、银行卡业务
151300000
181300000


(一)发卡量(万张)
151310000
181310000
*

借记卡(万张)
151311000
181311000


贷记卡(万张)
151312000
181312000


准贷记卡(万张)
151313000
181313000


银行卡年费收入
151314000
181314000


(二)结算业务
151320000
181320000
*

1.消费金额
151321000
181321000


2.转账金额
151322000
181322000


3.存现金额
151323000
181323000


4.取现金额
151324000
181324000


5.银行卡结算收入
151325000
181325000


(三)外卡收单业务
151330000
181330000
*

1.外卡收单消费金额
151331000
181331000


2.外卡收单取款金额
151332000
181332000


3.外卡收单业务收入
151333000
181333000


(四)其他银行卡业务收入
151340000
181340000
*

四、代理业务
151400000
181400000


(一)代理收付款业务
151410000
181410000
*

1.代发工资金额
151411000
181411000
*

2.代理彩票金额
151412000
181412000


3.代收公共事业费金额
151413000
181413000


4.代收电讯费金额
151414000
181414000


5.其他代理收付金额
151415000
181415000


6.代理收付款业务收入
151416000
181416000


(二)代理股票业务
151420000
181420000
*

1.银证转账资金转入金额
151421000
181421000


2.银证转账资金转出金额
151422000
181422000


3.代理股票业务收入
151423000
181423000


(三)代理债券业务
151430000
181430000
*

1.代理发行各种国家债券金额
151431000
181431000


2.代理兑付各种国家债券金额
151432000
181432000


3.代理发行及兑付其他债券金额
151433000
181433000


4.代理债券业务收入
151434000
181434000


(四)代理保险业务
151440000
181440000
*

1.代理推销财险金额
151441100
181441100


代理收取财险保险费金额
151441200
181441200


代理支付财险保险金金额
151441300
181441300


2.代理推销寿险金额
151442100
181442100


代理收取寿险保险费金额
151442200
181442200


代理支付寿险保险金金额
151442300
181442300


3.代理推销其他保险金额
151443100
181443100


代理收取其他保险费金额
151443200
181443200


代理支付其他保险金金额
151443300
181443300


4.代理保险业务收入
151444100
181444100


(五)委托贷款业务
151450000
181450000
*

1.委托贷款业务金额
151451100
181451100


外国政府委托贷款金额
151451200
181451200


国际融资转贷款资金金额
151451300
181451300


其他机构委托贷款金额
151451400
181451400


个人委托贷款金额
151451500
181451500


2.委托贷款业务收入
151452000
181452000


(六)代理人民银行国库业务
151460000
181460000
*

代理人民银行国库业务金额
151461000
181461000


代理人民银行国库业务收入
151462000
181462000


(七)其他代理业务
151470000
181470000
*

其他代理业务金额
151471000
181471000


其他代理业务收入
151472000
181472000


五、担保及承诺业务
151500000
181500000
*

1.开出保函金额
151510000
181510000


2.贷款承诺金额
151520000
181520000


其中:可撤销贷款承诺金额
151521000
181521000


3.银行承兑汇票金额
151530000
181530000


4.备用信用证金额
151540000
181540000


不分页显示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广电总局关于发布《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电总局关于发布《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


  2005年6月27日

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总局直属有关单位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发布<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通知说,由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编制的《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查,现批准为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予以发布,编号为GY5073—2005。自2005年10月1日起执行。
  本规范的管理和解释工作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中心负责。


河南省《尘肺病防治条例》实施办法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尘肺病防治条例》实施办法
省政府

(省政府常务会议一九九0年十月十日审议通过 省政府令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三日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尘肺病,系指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尘肺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及其他尘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境内所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在制定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应统筹安排尘肺病防治工作。
第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卫生标准,制定所属企业的尘肺病防治规划,并督促其施行。
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必须确定专人负责乡镇企业尘肺病防治工作,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并指导乡镇企业做好尘肺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的粉尘作业场所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第二章 防 尘
第七条 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推广无尘或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保证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第八条 尘肺病诊断标准和粉尘浓度卫生标准,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九条 防尘设施的定型制度,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防尘设施的鉴定制度,由省劳动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任何企业、事业单位,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停止运行或者拆除防尘设施。
第十条 防尘经费应当纳入企业、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和技术履行经费计划,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续建有粉尘作业的工程项目,防尘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设计任务书,必须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竣工验收,应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参加。不符合防尘要
求的,不得投产。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和竣工进行卫生学审查、鉴定和验收;劳动部门负责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和竣工进行劳动卫生工程技术措施的审查和验收。
第十二条 严禁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将粉尘作业转嫁、外包或以联营形式给没有防尘设施的乡镇、街道、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第十三条 禁止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粉尘作业。禁止各类校办的实习工厂或车间从事粉尘作业。

第三章 监督和监测
第十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应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对本地区企业、事业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作业场所粉尘卫生标准的监测。
劳动部门负责劳动卫生工程技术标准的监测。
工会组织负责组织职工对本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并教育职工遵守操作规程与防尘制度。
第十六条 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定期测定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测尘结果应在三十日内向其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及工会组织报告,并定期向职工公布。
从事粉尘作业的单位,必须建立测尘资料档案。
第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作业场所粉尘的测定周期是:
(一)石棉尘和游离二氧化矽含量10%以上的粉尘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每月测定一次;粉尘分散度和游离二氧化矽含量每年测定二次。
(二)游离二氧化矽含量10%以下的粉尘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每三个月测定一次;粉尘分散度和游离二氧化矽含量每年测定一次。
第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测尘的技术人员,必须经市(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或劳动部门考核合格,测定方法应符合卫生部、劳动人事部《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的技术要求。
第十九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应根据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分别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测尘机构和测尘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

第四章 健康管理
第二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对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进行就业前健康检查,职工有下列疾病之一的,不得从事粉尘作业:
(一)活动性结核病;
(二)慢性肺疾病、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
(三)明显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
(四)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二十一条 企业、事业单位对在职和离职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健康检查的间隔时间是:
(一)尘肺病患者,每年复查一次;
(二)作业场所中石棉尘或游离二氧化矽含量10%以上的粉尘,监测合格率低于60%时,作业人员每年检查一次;
(三)作业场所中游离二氧化矽含量在10%以下的粉尘,监测合格率高于60%时,作业人员每二年检查一次;
(四)粉尘浓度降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时,作业人员每三年检查一次。
第二十二条 健康检查的项目包括:
(一)职业史;
(二)自觉症状及既往史;
(三)结核病接触史;
(四)一般临床检查;
(五)胸部X线摄片;
(六)其它特殊检查。
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对已确诊为尘肺病的职工,必须立即调离粉尘作业岗位,并给予治疗或疗养,治疗时间每年不得少于三个月。尘肺病患者的社会保险待遇,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执行职业病报告制度。按照卫生部《职业病报告办法》的规定,按季度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工会组织和本单位的主管部门报告职工尘肺病发生和死亡情况。

第五章 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五条 对尘肺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限期治理、罚款和停业整顿的处罚。对处以罚款的,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不执行健康检查制度或测尘制度的,可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二)强令尘肺病患者继续从事粉尘作业的,可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三)假报测尘结果或尘肺病诊断结果的,可并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当地劳动部门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敬告、限期治理、罚款和停业整顿的处罚。对处以罚款的,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任意拆除防尘设施,致使粉尘危害严重的,可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挪用防尘措施经费的,可并处挪用经费总额10%的罚款;
(三)将粉尘作业转嫁、外包或以联营的形式给没有防尘设施的乡镇、街道、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可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四)招收未成年人从事粉尘作业的,可并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治理的处罚;逾期不采取措施治理的,由劳动部门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给予停业整顿的处罚。
第二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续建有粉尘作业的工程项目,其工程设计和竣工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审查验收同意而擅自施工、投产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可分别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企业重新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
收。经验收仍不合格的,可给予限期治理或停业整顿的处罚。
第三十条 行政处罚的权限:
(一)警告、限期治理、二千元以下的罚款,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劳动部门决定;
(二)二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由市(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劳动部门决定。
(三)停业整顿的处罚,应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
罚款应正式出具收据,并一律上交当地财政。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但对停业整顿的决定应当立即执行。上级机关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答复。对答复不服的,可以在接到答复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和监督、监测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情节轻微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联合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1年3月13日